当前位置:南风寒>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5章 诗圣杜甫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章 诗圣杜甫(1 / 4)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

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人像杜甫这样,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却心忧天下情系百姓。

历史上也从没有一个诗人像杜甫这样,一辈子受人冷落死后却光焰万丈。

他是唐诗史上的一座丰碑,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一同站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层。

他把生命给了自己深爱的国家,他用一支笔为天下苍生呐喊。

尽管他不是那个平定战乱的人,但是却为那個乱世增添了无上的光彩。

人们都说,杜甫的生命底色是悲苦的。

虽然他受尽了生活的苦难,却仍旧忠君爱民,心忧天下,有着赤子之心。

一代诗圣,一生颠沛流离,让无数后来之人为杜甫的穷困人生而感伤不已。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杜甫出生在河南的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

“杜审言是文章四友之一,后来因为张易之事件被卷入其中,受到了牵连。”

“他的诗词多为朴素自然的诗风,为不受格律影响的近代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甫也深受祖父的影响,从小饱读诗书,继承家风。”

“杜甫也是名将杜预之后,杜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家。”

“曾经是司马昭的幕僚,军事才能突出,足智多谋。”

“无论是文韬武略都非常出众,杜牧和杜甫都是京兆尹杜预之后。”

“杜甫家庭环境非常优越,家风也很好,多和名门望族打交道。”

“母亲崔氏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之女,不过杜甫年幼丧母,大多是受父亲和祖父的教诲。”

“杜甫小时候非常聪明,也很好学,七岁就能写诗。”

“杜甫从小就接受很多文人墨客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诗歌发展很有帮助。”

“五六岁的时候,当时听闻公孙大娘的剑舞天下一绝,无人能及。”

“于是杜甫拉着家中仆从,出去看剑舞。”

“杜甫在55岁的时候,历经贬谪,经历多次官场不得志,突然想起年少的时候看公孙大娘剑舞。”

“那个时候还是大唐开元年间,处处都是繁华景象。”

“他写了这么一首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杜甫想起那时候的景象,和现在比起来,今非昔比。”

“他不禁忧愁,当时的盛况已经不在,徒留忧伤的旅行者。”

“他也曾在歧王府邸看歌舞表演,其中有个著名的歌唱家,叫李龟年。”

“后来杜甫也在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中追忆和李龟年的回忆,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都表达了追忆之情。”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对国事凋零衰败,百姓颠沛流离的感慨。”

“李龟年和杜甫曾经是挚友,李龟年的经历也类似于自己。”

“李龟年不被赏识而流落天涯,而自己也是不受重用,四海为家。”

“当时的繁华景象和如今比起来,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当时他的诗已经闻名天下,众多诗人都渴望与他交往。”

苏轼:杜甫一生的悲剧,在少年时就看得出来。

杜甫的一生,是被很多文人墨客视为伟大的一生,也可被称为一个腐儒的悲惨一世。

杜甫生在一个旧的官僚家庭,父母都是名门望族。

可惜,会投胎的杜甫却没能敌得过命运的捉弄。

在杜甫两岁那年,母亲崔氏就因病辞世了。

父亲迅速新娶,并有了孩子。

有了后娘,也就有了后爹。

后娘进门后,杜甫的日子就变得苦起来了。

小小的杜甫很敏感,开始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多余的。

心思细腻的姑姑见了心疼极了,甚至不确定如果继续让杜甫和后娘一起生活,能否顺利长大。

思来想去后,姑姑将丧母的杜甫接到洛阳家里抚养。

姑姑怜惜杜甫幼年丧母,又体弱多病,总对他格外照顾,对杜甫比对亲生儿子还好。

杜甫曾在给姑姑的墓志铭里,讲述过姑姑对自己的好。

杜甫在姑姑家时曾与姑姑的儿子同得了一种病,按照道人的说法,把孩子放在厅堂旁边的东南角位置,对孩子的病有好处。

姑姑为了保全杜甫,竟将杜甫和儿子换了位置。

结果,杜甫活下来了,表弟却病死了。

杜甫一生最感念的人便是姑姑,不仅在姑姑死后亲自撰写墓志铭,还坚持为姑姑守孝三年。

姑姑的疼爱,对杜甫而言是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