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汉末圣人> 第1171章 上党之战(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1章 上党之战(三)(1 / 2)

曹昂有了主意,便召集诸将,前来议事。与此同时,曹昂又让人拿来几根筷子和碗,放在了桌案上。

曹仁和李蒙麾下的将领,曹昂很多都不认识,勉强对上名字,但并不影响曹昂表现地跟他们很熟。

曹昂领了这么多年兵,很清楚将领是认人,尤其是中下层将领。你不和他们搞好关系,皇帝来了也没用。

众人俱至,曹昂对众人说道:“我知道诸位之前已经奋战多时,或有疲惫,但我告诉你们,跟着我曹昂,便能打胜仗,今日便是破敌之机。诸位的功名利禄,就在诸位手中。”

军中最能提升士气的永远是主帅的信心和对手下人的封赏。

众人不熟悉曹昂的用兵,要最快程度地提振众人的士气,恰恰是目空一切的自负和舍我其谁的霸气。

很多时候,史书上总是批评一个将领的自负、骄傲,殊不知,这是主将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士兵对全局多是不了解,因此一个将领若是整日愁眉苦脸,如临大敌,哪怕是牛刀杀鸡的小事,他们也会以为凶险万分,反之亦然。

此时的诸将,士气高涨,斗志昂扬。

曹昂让人将放有筷子和饭碗的桌案抬到众人面前。眼看不少人有不解,曹昂笑道:“拿筷子和饭碗,不是要请你们吃饭,而是我要教教诸位,如何打仗。”

或是换了一个人,大家可能会嘲笑自不量力,但是曹昂说这话,众人却是觉得理所当然,毕竟曹昂战神的名头,斐名中外。

曹昂拿起四根筷子,摆到桌子上。

“诸位且看,这东西向的筷子是丹朱岭,西北——东南向的是泫水,这边最西面的秦川水。”

曹昂说着,又将一根筷子掰成三截,放在了丹朱岭和泫水之间。

“这三处依次向东,分别是将军岭,韩王山和大粮山。”

曹昂又拿出三个杯子放上。

“这三处分别是长平关,故关,泫氏城。”

曹昂随手用筷子和杯子图演的战场形势,让众人俱是耳目一清。很多人之前对全局还有生疏,现在却是如梦初醒。

“高干的兵力集中在长平关,韩王山和大粮山三地,首尾呼应。可是他兵力不过万余,我军的兵力是他的两倍。

而且对于高干最重要的是哪里?”

曹昂说着,将手指到长平关这个位置。

“对于高干来说,长平关不能丢,否则他的南大门大开,整个上党就要丢了,所以一旦我军攻打长平关,他就会拼命回援。

同样的道理,故关也是如此。

不过故关在大粮山之后,我军若是猛攻大粮山,高干为了防止大粮山丢了,威胁到故关,也是要死战的。”

曹昂说完,看向曹仁道:“子孝将军,你看明白了吗?”

曹仁此时已经是眼色发亮,整个人都有些激动。

“大将军是说,长平关和大粮山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我军同时攻击长平关和大粮山,高干就不得不分兵救援,整个防线就被撕扯开来,露出了韩王山和大粮山中间的空档。”

不得不说,曹仁作为曹氏宗族最有前途的将领,就是眼光敏锐。

曹昂笑道:“高干兵少,留守韩王山和大粮山的部队绝不会太多,而我军有一支精锐骑兵,可以迅速通过韩王山和大粮山之间的距离。而长平关和大粮山之间有数十里的距离,哪怕高干发现之后,亦来不及回援。

我料故关守军,不会超过千人,我军可以一边攻城,一边将高干部分割成两部。长平关、故关、大粮山,只要有一点动摇,高干就是瓮中之鳖。”

众人已经完全听懂了曹昂的思路,显得格外地兴奋。

曹昂于是下来道:“刘柱!你领一千五百人马,向西从秦川水河谷绕道至长平关后,猛攻其关隘。要把声势做足,让敌人误以为你是主力。”

刘柱是沛国人,曹昂老乡,曹仁的副将。

“诺!”

“曹仁,你领七千人马,在泫氏城以北,将军岭西侧,泫水西岸待命。刘柱对长平关发起攻击之后,你便率部猛攻长平关正面,并与高干的援军死战。记住,要牢牢地牵制住高干此部主力,不能让他们向东撤。”

“诺!”

“李蒙,你领五千人马,向南绕过敌军的防御,渡过泫水之后,猛攻大粮山。要让敌军认为,你部乃是主力。”

“诺!”

“侯彬,你率左骁卫骑兵,在两侧的战役俱打响之后,从正面渡河,直扑故关。”

“诺!”

“好,我坐镇泫氏城,诸位就按布置行动。争取三日之内,全歼敌军,我等着诸位凯旋的消息。”

这时曹仁忽然发现了什么,立刻说道:“大将军,如此安排,我军正面的军队不过数百老弱,一旦高干猛攻泫氏,必然是守不住的。”

曹昂笑道:“我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