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汉末圣人> 第1170章 上党之战(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0章 上党之战(二)(1 / 2)

曹昂抵达泫氏前线之后,曹仁、李蒙很是吃惊。

二人虽然知道曹昂到了河东,但在二人看来,曹昂要待在朝中辅政,如何会来泫氏前线。

虽然占领上党对邺城威胁很大,但因为此地远离腹地,徐州军也不可能大规模开进,所以上党战场不过是个次要战场,无论如何也不需要曹昂亲自来指挥。

曹昂知道二人心思,笑道:“怎的,我来不欢迎?”

二人连忙否认。

曹昂笑着坐到上首,对二人说道:“马上与袁绍的决战就要打响了,咱们的反攻,这一次就从上党开始。”

二人坐下,曹昂便问询起关于上党的情况。

李蒙与曹仁对视一眼,便让曹仁先说。

李蒙虽然出身西凉军,但却是会做人。刚入河东时,虽然他的军队比曹仁要多,可他却清楚,曹仁是曹昂的族叔,其亲近程度,远非他这个新附之人可比。而他除了徐州,也无处可投,万不可恶了曹昂。因此他便处处以曹仁为先,绝不与其争权,二人相处的倒是很融洽。

曹仁对曹昂行了一礼,便说道:“大将军,若论战力,高干部是比不得我军的。可是高干部在泫水东面设防,依托长平关和故关,屯兵大粮山和韩王山,居高临下,又坚守不战,我军多次猛攻,均是难下。”

曹昂点点头,又问道:“你是怎么打的?”

“刚开始我军从正面强攻,无法取得成功。于是我便让李将军从南面绕过泫水,准备从侧面包抄,然而高干在大粮山有兵,正好护住南面侧翼。我又准备绕过正面战场,猛攻长平关,而高干部则首尾呼应。”

曹昂听着曹仁的述说,面色也是严肃起来。

曹仁的安排并无问题,是高干守得太好了。

曹昂没有停歇,便让曹仁、李蒙带着他前去泫水西岸查看地形。

众人站在泫氏城头,极目北眺。果见北面两道山岭,南北走向,而更远处则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山岭,将战场切割成数块,而高干则依托山势布防。

曹仁渡河之后,便是面山背水的绝地,又无法展开阵型,自然是打不过。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历史上白起破赵括的长平之战,便是此地了。”

二人听后,顿时大惊。

长平之战自然是如雷贯耳,可是长平古战场到底是何处,世人还真是甚少知道。事实上后世长平之战各种图解,也是后人根据各种文献考究出来的,至于《史记》记载此战已经很详细了,也不过是“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

曹仁、李蒙不过是两个武将,哪里知道这些细节。

曹昂指着对面说道:“你看对面那两座山,昔日赵括屯兵之地便是韩王山,而屯粮之地便是大粮山。而故关和长平关一侧的丹朱岭上,便是廉颇修筑的百里石长城。

白起诱敌深入,引赵括攻打亲军壁垒,同时一部溯水绕到百里石长城后方,一路迅速突破赵军在泫水的防线,进至大粮山和韩王山之间,将赵军主力与辎重部队彻底隔绝,如此完成了对赵军的包围。”

二人听后,皆是叹服。

“白起此举,真是神来之笔啊。”

这时李蒙说道:“大将军,我们能否按照当年白起的策略,迎战高干?”

曹昂摇摇头。

“只怕不行。”

“大将军难道担心高干也知晓此地是长平旧战场,因而做出针对性的布置?”

曹昂听后,不由得笑道:“高干哪有那个本事?我从小和高干一起长大,对他很是清楚。高干能做将,做不得帅,让他执行某个命令,或许他能做得很好,可是让他去创造性地指挥一场大战,那是难为他。”

“那大将军担心什么?”

“我刚才不是说了嘛,让高干执行某个命令,他能做得很好。所以高干必然会死守营垒,不与我军交战,这白起的第一步诱敌来攻便不可能实现。

高干不动,我军想直插大粮山和韩王山之间便不现实。

最重要的是,高干的粮草不在大粮山,而在长平关。

虽然同是长平战场,可是现在的情况跟当年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若是按图索骥,刻舟求剑,只怕败得就是我军了。”

二人听了,也不说话。

众人正说着话,曹昂隐约看到东岸的高干部斥候,便询问曹仁道:“子孝叔父,高干面对我军的攻击反应如何?”

曹仁道:“其在泫水东岸广布斥候,我军有个风吹草动,其便能做出针对性的布置。”

曹昂点点头。

众人回到城中,曹昂看了许久的地图,又向曹仁问道:“子孝叔父,你们之前攻打长平关,高干是如何具体应对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