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280章 复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0章 复国(2 / 3)

对,巧作安排,只要辽人寻不得我的确切证据,又能奈我几何?”

而那边的许将、黄履等人,也皆是认为,渤海复国之声,必须要给予回应,否则大宋在外的地位与名声必将不保,只是回应之后,是直接出兵相援、还是经济援助?是直接自己上场、还是另托他人假手?这些问题倒是可以再议的。

见众人都是如此之说,这曾布倒也不以为然:“臣只是提请陛下谨慎对待,并非执意反对!”

“对了,渤海国的使者,怎么不是从登州【注:今山东省蓬莱县】上岸?反倒是从沧州过来的?”赵煦此时才关注到了送使者与信件来的地方。

因为,登州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之前一直就是高丽、倭国派遣使者朝贡大宋时的主要登岸口。

同知枢密院事的林希倒是知道些内情,解释说:“这渤海遗民,无大船可越海,乃是从辽东至西岸,乘小舟经内海尝试,被沧州水军巡视时发现带回。”

“哦,这沧州的秦卿如今已经建得水军了?”赵煦对此思考了一番后开口道,“诸卿的意见都说了,朕亦认可:对于渤海国之求援,不可不应,但也不宜全应。既然这次使者瞎打误撞,先行联系的正是沧州,那么,索性就将此事交给沧州一地出面处理如何?”

众人先是被赵煦的这一个提议给愣住了。

不过,对于外交之事,交由边境之州官先行应对,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这在西北与西夏的多年斗争中就会经常使用。

因为让地方官府先行应对的手法实属“进可攻、退可守”的神来之笔。

这沧州正好就是东北边境、又是在渤海海边,更关键的是,本来的使者就是他们找着送来的,现在让他们派遣官员回去联络,这也说得通。

最重要的是,万一遇上了麻烦,还可以把这件事情的责任推托到下面的官员身上,并表示这些并不代表大宋朝廷的立场与态度。

至于知沧州的秦刚愿不愿接手这件麻烦事、又或者他对此事的观点与态度如何,在这些朝堂宰执们的眼里,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件事。

前面说过,秦刚不过是一个孤臣罢了。

当然了,送使者入京的秦刚早已经将这帮官僚们的心思算得死死的,他的本意恰恰就是想要获得朝廷的授权与旨意,前去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而在复州起事,并在保州占据下来的渤海国人,自然就是陈武所联络起来的。

七月底,他从营州水寨那里接管到手了整整三艘船的武器装备,足以帮助他们装备起两三千人的队伍,立刻具备了充足的底气。

此时,看到了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辽东半岛的大饥荒,无数的百姓无法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难关,但是辽国官府却因为这场天灾继续加重赋税的征收,让大量的百姓开始逃难,甚至就连这里的地方辽军都面临着吃不饱饭的局面。

于是,陈武与根据地的首领商量之后,便迅速带兵上岸,一举拿下了海边的复州与宁州两座城市,因为在这里的几个偏远州城里的辽国守军,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强的战斗力。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秦刚迅速写信给陈武,向他分析:辽朝的核心战斗力在于他们自己手头的宫分军与皮室军。一旦他们叛乱立国的消息传到上京,一定会派遣悍将精兵前来平定,到那时,才是真正面对挑战与威胁的时候。所以,渤海义军一定要选择更加有利于防御的地方,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好自己的退路。

于是,陈武在与首领商量之后,不仅放弃了刚到的复州与宁州,更是放弃了南下攻占苏州的计划,而是向东穿过半岛,选择攻下穆州与保州。

拿下穆州是为了面对辽朝可能过来平叛的攻击获得一定的防御纵深,而拿下保州,就是明确想要联合高丽国来进行最坚强的抵抗。

高丽国对于保州这里发生的变化自然是十分地敏感。

此地原本因高丽对辽称臣而换得,但是在近百年前开京被辽军攻破的那次战争中,辽军越过鸭绿江修建了保州相威胁。

高丽国取得了龟州大捷后,辽朝放弃了对高丽的江东六州的要求,而高丽也只能默许辽朝对保州的占据。

现在,渤海人的复国起义,直接将辽人从保州赶走,这让高丽国的君臣们看到了可以借其手之力,可以将自己的势力越过鸭绿江,向过去的高句丽属地而拓展的希望。

毕竟,在最近的几年中,辽国人的衰败,是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的。

前面曾经提到过,如今高丽国执政的王熙,差不多在三年前发动了政变,诛灭了朝中日渐强盛的李氏外戚势力,进而又从他的侄子王昱手中抢来了王位,此时正因自己的力量不断加强上升而自觉得意,眼看着渤海人送来的这份大礼,不由地怦然心动。

当然,因为要直面辽人接下来的反应,所以王熙并没有直接给渤海人以明确的答复,只说自己会高度关切他们在鸭绿江沿线一带的情况变化,并愿意给渤海人有限度地提供一点军备方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