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227章 学政褒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7章 学政褒贬(2 / 4)

让金宇去拿从西北带来的泾阳茯茶,并道:“西北地偏物稀,而且极少产茶,只是这京兆府的泾阳县所产的茯茶却也有些名气,请学士一尝。”

这泾阳的地理位置是在秦岭以北,实际无法种茶,但是,由于销往西域的大量需求,使得泾阳成为了“官引茶”的集散地。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使得茯茶出现了极高的品质提升,而这一制作工艺定型之后,便造就了泾阳茯茶的独特名气。

蔡京这次过来是有事要谈的,见金宇是其自己人,也不避讳,于是稍稍几句西北风情的寒喧之后,便迅速切入了正题:

“之前曾与徐之交流,得闻关于盛世太平之二十四字之金玉良言,今以蔡某之些许努力,在‘老有所养、孤有所托’之上略有成就,而‘学有所教’也已获圣上嘉许,恰巧徐之以功入京,提举这天下学政司之职,正是一展鸿图大志、报效君王圣恩之际,不知此次西北一行的月余时间,可否就这学政司的实施章程,思考个一二出来?”

蔡京此言,是给秦刚递了个话头或是台阶,意指其就任学政司之后去西北之行,乃是有思考其新职施政纲领及章程之意。

秦刚自然听得明白,索性也就直言而问:“蔡学士可是闻听了一些说法来提醒秦刚?”

“唉!徐之以弱冠之龄身居高位,自然是引得谤者众也。这古语便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性高于人,众必非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蔡京一副谆谆关心之状。

“谢过蔡学士的提醒,明日便是大朝会,秦刚今日来此,也是希望能写个像样的札子,明日朝会可以面呈圣上,以示不负君恩。”见蔡京如此示好,秦刚便也吐露了自己的安排。

“那就好,那就好!”蔡京的用意就是将提醒的话带到,至于秦刚如何应付,则不关他的事情了。他也不可能在眼下的阶段,直接站出来与章惇一方作对,“你应该也知道的,乌台的那一帮人,做的就是风闻奏事的工作,要是没个准备,被他们咬上一两口,也是不轻松的事啊!”

蔡京过来,主要目的就是来提这个醒,表示一下他对秦刚的关爱。

在随口喝了几口泾阳茯茶后,蔡京立即开口大赞此茶的优质口感,秦刚闻听,便让金宇立即安排稍晚些给蔡京府上送去一些。

蔡京也不推托,点头谢过。其实这正是他所擅长的拉拢之手段之一。

都说人与人之间要拉近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送礼。但蔡京目前地位比秦刚高出甚多,便不太方便由他给秦刚送东西。那么他就暗示一下,自己对于秦刚的某件并不太值钱的东西感兴趣。然后对方领会意思后便会送来,自己则欣然接受,这关系不就顺理成章地更进一步么!

短暂的拜访时间也恰到好处,蔡京便起身告辞。

秦刚自然也要客客气气地将蔡京送出院外。

属官们也在私下里议论,主官刚来的第一天,翰林蔡学士就来登门拜访,秦修撰的这个面子也是够大的啦!

送走了蔡京,他所提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做些应对的。对于御史言官的手段,秦刚早在高邮为贡生时就曾领教过。他仔细想了想,便叫来了金宇,把自己在环州时对于地方图书馆、蒙学方面的一些随想笔记交给了他,说道:“子规兄,我这次在西北推进学政所做的这些事情,你都是亲历过,也是极为清楚的。此次回京,我是想就这两件事拔高一下,写个正式的札子,你来执笔,没什么问题吧?”

金宇则立即应下此事:“下官自当全力完成。”

“至于李纲,”秦刚回头看了一下李纲,道,“我倒是有一个新想法要交给你来运作。《菱川格致学刊》你是看过的,格致学的发展与推广,它功不可没,也证明了这种定期出版的期刊是极其有用的。我想这天下学政,是涉及更多的读书人之事,能否把这种‘学刊’出版的时间再短一些、内容可以更平易些、样式也可更简单些,这件事你可有把握做得起来?”

“先生说的可是报纸?”李纲随口回答的话令秦刚惊讶万分,不过下面的话才让他明白过来,“学生在东南时就曾听说京城有‘日出一纸’的消息报,因有别于朝廷邸报,百姓称之为小报或报纸。所以一到京城,学生便已买过数份来读过。”

秦刚不由于哑然失笑,自己后世是学的新闻学,这民间小报起源于北宋的基本学识却让他完全忘在脑后了。

不过,这样也好,也不必含糊其辞了,直接让李纲去研究分析一下目前京城小报的优劣点,然后再拿出一个面向百姓、却又能吸引众人、并能产生出足够信任感的报纸方案出来。至于费用,则不必担心,会由他来全额提供。

李纲顿时觉得此事非常有价值与意义,自是立即接下。

不过,这次回到了京城,李禠已经在大名府那里全力督促新酒坊的稳定出产,京城这里的生意便全部是由秦湛在打理,赵子裪那边也是早早地下了帖子约着能见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