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162章 四家皆一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四家皆一家(2 / 4)

转,表示视察过衙门里的工作了。

当晚,又带着谈建再去正式拜见了一回陈轩,告诉了对方,将会由谈建来组建负责青苗贷发放的四海银行,也与陈知州敲定了接下来的若干事宜。

第二天便带了一堆的任务与计划回处州加紧准备去了。

在陈知州的推荐与帮助下,谈建在杭州最热闹的熙春楼旁边,一口气买下了一排五间的门市房,连同后进的共有四十多间房,原先分别属于三家店铺。在买回来之后,就对它们进行了打通改造:

临街的门面房改成了柜台与接待大厅,楼上是贵宾接待间。然后里面的一进,在正中的房间加固改成了银库,两边是账房工作间,最里面的一进可以住人并安排其它的工作场所。

谈建也不懂什么叫“不差钱的”感觉,他只是先找辛第迦,从明州运来了一批南洋来的名贵木料,把三间临街门厅里的家具装置都尽数换了个遍,就连钱庄的柜台栏档,都没有放过。

地面原先铺的是青砖,时间长了既不平整也不大气,统一更换了北方运来的花岗岩面。又趁着有时间,还把大厅内的雕梁窗柱都尽数添加了彩绘。

秦刚曾经提醒他,明州的蕃市上有许多珊瑚、玛瑙与宝石,那里的价格不算太贵,到了内地却是可以翻番,所以就尽着五彩斑斓的方向去买。谈建拿到第一批货的时候,觉得这些东西不错,就还多买了一些。

在布置二楼的贵宾室时,地上都铺上了厚厚的大食纯羊毛毯,同样名贵的家具,将更注重坐上去的舒适性。谈建又将他多买的珊瑚、玛瑙以及挑选出来的几款哥窑冰裂瓷器,错落有致地放置于四周的楠木花架上。

银行里面作了如此地安排,就连见过太多场面的辛第迦都觉得相当地不错。

忙忙碌碌,等到这里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后,在定下来的四海银行开业前的两天,秦刚从处州发来了八船的神秘货物,趁着夜色进了杭州。

全部是由自己随船的护卫将船上几十箱的东西都搬进了四海银行的正厅,然后拉起了厚厚的帷幕,外面又多竖了一层隔板。在轮班更换的护卫隔离下,十几名工匠在里面闭门施工了整整一天两夜。

七月卅日,己酉,诸事大吉,宜纳财开市交易。

四海银行于杭州正式开业。

开业仪式由四海银行对外的大东主辛第迦与大掌柜谈建一起主持,而秦刚与应邀前来的知州陈轩分别代表发运司与杭州衙门的代表出席。而正是有了这两位大佬的到场,杭州城的知名海商、行商以及其他一些钱庄,或者本人、或者派出代表,尽数到场。

午时大吉,鞭炮齐鸣,鼓乐齐奏,辛第迦十分恭谦地邀请陈知州为四海银行的开业说上几句话,一番推辞之后,陈轩勉为其难地站了出来,满面春风地对大家说:

“各位上午好。本官自到杭上任以来,极少参加出席类似之场面,一是公务繁忙,二是官商避嫌。但是,今天这个四海……银行的开业,本官却是一定要到场,为什么呢?因为,辛员外、谈掌柜所做的这件事,是为杭州的百姓谋福,是为杭州的民生担责,为杭州的商贾做了标杆。本官无论如何,也要为他们鼓与呼,要让这样的热心乡绅出现得更多一些。”

陈知州的这番开场话让下面的众人有点动容。

来之前大家也就只知道这是新开的一家钱庄,只是“银行”名称虽然有点怪怪的,但也不难理解,银者钱也,行者庄也,差不多罢了。

但是来了后既看到官府参加,又听得知州夸赞,便觉得这家所谓的银行很不简单。

“大家也知道,本月朝廷发了新的诏令,要我们杭州,在两浙路率先推行‘青苗法’。此法扶危济困、助农渡难、调剂市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只是办此好事,需要实实在在地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放贷,还须承担百姓贷款逾期可能无法偿还的风险。不怕各位笑话,杭州府库这几年来,连年赈灾、救助民生,早已亏空多年,对此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亏了辛员外与谈掌柜明大局、识大义,在此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成立了这家四海银行,专门为官府的青苗贷提供资金,并严格只按官府的青苗利率计息,既解决了乡民青苗期的用钱困难,也帮助州府顺利地推行了青苗之法,实在是善莫大焉啊!”

陈知州话音未落,底下众人就一片哗然。

因为来的人中有一半都是做钱庄生意的,其余人也或多或少涉及过一些民间借贷生意。

之前听说过青苗贷,不过在意的人不多。不仅仅是因为钱庄多在城里,未必看得上这主要面对乡村农民的青苗贷,更主要是因为官府规定的青苗贷利息太低了。

大家都知道,民间借贷多是倍息,也就是说,一百贯钱借给你,一年后偿还就得是两百贯。而青苗贷却是二分息,虽然说是五个月偿还,但折成一年,才不过是五分的利息,前后收益差了一半。

更不用说,青苗贷有官府的要求在上面,但凡农民想贷,就必须要贷给他。而商人的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