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游戏竞技>风流大宋> 第93章 论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论商(2 / 3)

中至亲以外,就算是一般情况下官员见了皇帝,都极少行跪拜之礼。所以倒也不是秦刚托大,上前行了一个长揖的全礼,口称后生晚辈,也算是极为恭敬了。

李清臣放下手中之书,一双慧眼如炬,上下扫视了一下秦刚,发现其虽态度恭谦,却没有一丝面对朝中重臣时的那股怯意或者说谄象,其稳重的神态令其第一印象甚好。

“秦宣义少年英雄,气度不凡,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李尚书言重了,还是呼秦刚本名为好。所谓宣义郎一职,乃蒙朝廷恩典所授,学生窃以为其作用无非有二,一是能予以厚禄,彰显朝廷褒奖;二是张以虚职,激励学生知耻奋进,早日考取进士,以免自己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此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李清臣心想,眼前这位少年,要么是少年老成、胸怀大志之辈,要么就是老于奸滑、夸夸其谈之徒,不过脸上神情却依旧:

“既然如此,你与禠儿是朋友,我便称你一声贤侄,你也叫我世伯,这样也算是方便你我在家里话话长短,少些拘谨,如何?”

“世伯厚爱,小侄安敢不从!”

“哈哈!”李清臣看似随意地却问了一个问题:“老夫看过贤侄所作的《少年华夏说》,今有一问,这人之老少与国之老少有何异同?”

“回世伯,国者,人之所建;人者,国之所依。所以,国虽无形,却具人之神韵,国虽无寿,却同人之盛衰。所以,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国之天下之大,皆可应世间的大道至理。此为一也。”

秦刚并不关心李清臣的反应,继续说道:“人之老少,其本质在心,心少则人之志高;国之老少,其本质在民,民少则国如朝阳、气如奔流。所以静观人之一生,时光如驹,一去难返,纵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却也难抵身衰气竭之自然规律。而国则不然,国之盛衰,虽有起伏、但有回转。昔日大汉初立,景帝之治、武帝拓疆,何如少年之熠熠飞扬年华,此后哀平二帝积弊,便为汉之衰老,以致王莽窃政,国祚不再。但民心犹存,便可再有光武中兴。大唐纵因安史之乱而衰,但也有可有元和中兴之盛。此为国之幸也!”

秦刚的这一番补充,算是将那篇《少年华夏说》再往上拔了一个台阶,也就是点明了,人生之少年可能过去也就不会再来,而国之少年却可以因为执政者的理念更新而再造青春。实际上也从另一个角度将自己从别人恶意影附地“贬后褒帝”的争端中解脱出来了。

李清臣此时开始惊讶于秦刚的眼界与认知高度了,就拿刚才所说的话来看,就算是直接落笔成文,也将会是一段相当精辟精彩的策论。而对比之下,更是觉得陪坐于一旁的自己小儿子的不成器。

此时,坐在旁边的李禠虽然对陪着过来的决定有一点点的后悔,不过他有一个好处,就是脸皮很厚。尽管余光里已经察觉出父亲凌厉的眼光不时扫向于他,但他就是能够摒牢只看秦刚,并不断给自己打气:

“我只看秦刚,秦刚是我朋友,我朋友之荣耀也是我之荣耀,父亲的眼光我没看到,看不到……”

“贤侄所言,‘人之老少在心,国之老少在民’甚是精辟啊!果然是才思出众、年轻有为之士啊!”李清臣不吝赞之。

秦刚慌忙站起行礼道:“得世伯盛赞,小侄惶恐不已。”

“你当得的!”李清臣一摆手,上位者之气势展露无疑,“老夫听禠哥所言,贤侄入京还带得生意若干,最近流行之银霜炭也是你家的生意?”

“家父经商,族人生活多赖生意支撑。此次小侄入京,顺带联络些特色货物,也是委托京城商号合作发卖,占不得什么时间。”

“那就好。”李清臣点点头道,“老夫之前知你文采出众,今日一叙便知你志向深远,绝非池中之物。所以有言相告,不可在这商贾营利之事上分心费神,以免得不偿失啊!”

秦刚自然听出李清臣的拳拳惜才之心,不过他也想到,要得这名差点被历史尘埃所掩的千古奇臣所看重,仅仅只做一名听话的乖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当下想定,便稳稳地开口道:

“谢过世伯的爱护之言。但是小侄却想:纵有济世安民之壮志,也须有脚踏实地的身体力行。小侄自幼随家父行商,行走阡陌之间、过手缁铢之利。却因此识民间劳作之辛苦、察百姓生活之不易。经商一事,看似低贩高卖,求财争利。实则互通有无、联接供求,令天下财货两畅。即使如司马君实此等食古不化之人也要承认:商贾也是与农工一般,是为社会财富的来源也。”

秦刚这句对司马光似褒实贬的评语,却令李清臣心里一笑:这个小子的倾向性未免也太明显了吧!

“自古君王凡有作为者,无非‘富国强兵’这四字。富国者,绝非只有粮食增产,百姓民众的吃穿住行、生活百用之物,离开商贾,皆是寸步难行;强兵者,也非全凭士卒勇猛,这军粮补给、物资补充、甚至到武器修理以及战马贩卖,哪一处能离得开商人的参与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