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游戏竞技>红楼:连中六元的我成了冠军侯> 第207章 宣文帝:真乃国士之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章 宣文帝:真乃国士之言(1 / 2)

正如西陵县的知县刘县令先前所想,这县试第四场收上来的卷子他刚点过了份数,还没来得及打开看一眼,就被陈庐派来的人收走了。

乐天的他只能在心中强行自我安慰:收走就收走罢,老爷我还不稀得看呢。

一旁的教谕早已是目瞪口呆:“这,这什么情况?卷子怎么被他们收走了?”

刘县令拍了拍对方肩膀道:“兄台啊,那贾景岳所著的《少年中国说》你可读过?”

“这是自然。”

“那你当知其中一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刘县令叹息道:“你我能一览奇花盛放之前的奇貌,便该心满意足了!至于后面的,就留给上面的大人们吧。”

说罢,他负着手在甲一号考房面前打量了半天,方才慢悠悠的离去。

独留下呆若木鸡的西陵县教谕。

另一侧,从刘知县手中拿过试卷的小吏一路疾驰回到了内阁处。

而陈庐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从小吏手中接过试卷,陈庐转身就朝着宣文帝的御书房走去。

他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脚步稳健不见多少迟暮。

第四场县试里大化之治的议题,是他和皇帝在先前共同拟定的,对于贾瑜会有如何的回复,陈庐自己内心也是期待的很。

上书房里。

宣文帝在舆图前负手而立,静静观看景朝如今的大好河山,陷入了沉思。

这是九边在过完年后新呈上来的舆图,上面更新了边塞诸多势力的动向。

可以清晰的看见,自东而西从辽东为始,依次过宣府、太原,一直到甘肃,九边防线如同栅栏一样,将整个草原阻拦于国境之外。

边界之处敌我军力犬牙交错,一时之间难分高下。

“陛下,首辅来了,就在门外。”

夏守忠的轻柔嗓音打断了宣文帝的思绪,他哈哈一笑道:“想必是景岳那边考完了,快宣陈相进来。”

陈庐接到通传,手拿试卷进了书房,沉声道:“陛下,西陵县县试已经完了,这是臣刚拿过来的卷子。”

皇帝接过卷宗,只见上方的封口处完好,心底更是满意。

显然,在他之前还没有人看过其中的内容。

他拆开封口,坐在甲一位置的贾瑜文章赫然就是在第一张。

宣文帝对于最前处的经史子集等题目毫无兴趣,只是匆匆扫了一眼就直接翻到最后,观察贾瑜的文章。

“天下以一人为主,人君以一心为主,善心者万化之源,万事之本也!”

开篇明义,贾瑜直接点明大化之治的根源,在于人君,也即是皇帝的统治。

宣文帝心中果然一动,带着些许认同的情感接着往下看去。

“圣人奉天,而主宰天下之大。举外攘之功,夫岂可以一日而或废哉?然求其要,不越乎爵赏、刑罚、选将、练兵之四者耳。”

贾瑜虽然参加的是文官科举,但他明白这次的题目本质上是皇帝在向自己问策,所以无论任何回答,都不能逾越自己的武勋本分。

实现大化之治固然要文武兼重,但他万万不可以越俎代庖,说什么刷新吏治的文官权责。

所以他在文章最先的开头处,就点名此篇为攘外之作,以求稳妥。

文章的内容也仅限于爵赏、刑罚、选将、练兵等四个方面。

这是他作为景朝的国朝武勋本分之所在!

只要就事论事,就是理所当然,任何人都说不得他!

“夫爵者固所以待有功,刑者固所以待有罪,此二者勿复多言,圣人诚知之矣。”

“然孙子有言: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临阵换将,终有白起坑四十万赵军,秦一统天下。”

“淝水之战,苻坚草木皆兵,优柔寡断,遂有东晋趁胜北伐,一收黄河以南之故土。”

在一些常见的奏对之中,臣子绝不会轻易的表述自己观点。

通常都是先举例历史上的典故以为证据,先加强语句气势,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贾瑜举长平、淝水两例,就是要告诉宣文帝选将之重要性。

“何以选将?臣愿陛下心唐虞三代选将之心,而又精神以感召之,气类以招徕之。投之胶轕繁剧之地,以观其智,置之艰难险阻之中,以观其才,何忧乎智愚之混淆、同类之忌蔽哉!”

这一段,则是贾瑜正式陈述选将之标准。

他的用词格外慎重,字里行间虽没有明说,但都表达出来一个意思。

为将者与为君者,当意气相投,志气相合,神气相似!

貌合神离,那是绝对不行的!

在此之下,还要选择有成绩,有能力,有表现的将军。

不能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