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玄幻魔法>纵横列国策> 第四回秦文公梦兆天意,郑庄公掘地寻亲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回秦文公梦兆天意,郑庄公掘地寻亲(1 / 5)

迁都洛阳之际,平王凝望那繁华市井、巍峨宫阙,心中暗涌,仿佛镐京再现,不禁大悦。四方诸侯纷纷呈表祝贺,携珍奇方物朝拜,独荆楚之地迟迟未见动静,引来平王征讨之意。然而群臣劝道:“荆楚久居化外,宣王之时才勉强归顺,岁贡不过一车菁茅,以供祭祀缩酒,此举旨在维持羁縻之态。如今新都甫定,人心犹疑,倘若此刻兴兵远讨,胜负难料,不如暂且宽宥,使其心怀感激,自动归附。若其冥顽不化,待时机成熟,兵力充沛,再行讨伐亦不迟。”

于是,秦襄公领命归秦,立志扫荡犬戎,收复失地。未及三载,犬戎败退西荒,其悍将孛丁、满也速皆亡于战场,秦襄公终得岐丰之地,开疆拓土,秦由此崛起,声威赫赫。诗云:

“文武旧地展宏图,轻易割予秦邦土。

岐丰仍保昔日貌,始皇何以秦强呼?”

追溯秦之源流,乃是帝颛顼之后,至皋陶助唐尧掌律法,其子伯翳助禹治水,因功赐姓嬴,成为舜帝牧畜之臣。伯翳次子大廉,其后代蜚廉、恶来父子,以其矫健勇猛,沦为商纣宠臣,助纣为虐。武王伐纣,诛杀蜚廉、恶来。蜚廉幼子季胜,其后裔造父因擅长驾驭,深受周穆王宠爱,封于赵地,成为晋赵氏先祖。至非子这一代,于犬邱繁育良驹,周孝王嘉奖,赐秦地为封地,令其延续嬴族香火,是为嬴秦之始。传至六世襄公,因护驾有功封为秦伯,兼得岐丰沃土,势力渐长,定都雍城,开始与其他诸侯互通往来。襄公驾鹤西去后,其子秦文公立,正值平王十五载春秋。

一日深夜,秦文公于梦中悠游,恍惚间步入郦邑那片神秘莫测的原野。此时此刻,天地间的静谧被一股奇异的力量打破,只见高空之上云层翻滚,一道金光破空而降,如同天河倒挂,直泻凡尘。

原野中央,金光凝聚成形,赫然显现出一条煌煌巨蛇,其身黄如琥珀,熠熠生辉,竟从九天之上垂落而下,盘桓于山阪之巅,那龙头硕大无比,犹如一轮烈日临空,威严震慑四方;蛇尾则直抵苍穹边际,仿佛连接着浩渺无垠的宇宙深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正当秦文公瞠目结舌之际,那条黄蛇突然光芒大盛,紧接着化作一团金霞,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名童子,面色红润,眉目清秀,身着素服,手持玉笏,立于山阪之上。那童子开口言语,声音清亮,似有天籁之音回荡:“我是上苍之灵,秉承天帝旨意而来,特告知秦文公,你已被钦点为人间白帝,受命掌管西方祭祀之事,务须恪尽职守,敬天爱人。”

话音刚落,那童子的身影亦随之逐渐淡化,直至完全消融于夜色之中,唯余淡淡光影在原野上空飘渺闪烁,犹如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一道永恒的印记。

秦文公醒来时,梦境历历在目。次日,文公召太史敦解梦,敦答:“白,属西方之色,君主西方,受天帝之命,祭祀必将得福。”于是秦文公在鄜邑筑起高台,建白帝庙,取名鄜畤,以白牛献祭。又有陈仓猎户捕得一头怪兽,状似猪身却遍体尖刺,击之不死,不解其名,欲献文公。途中偶遇两名童子,告知此兽唤作“猬”,常潜伏地下吞食死人脑髓,只需敲击其头便即毙命。猬闻言竟开口回应:“这两名童子实为雉精,名为‘陈宝’,得其雄者可为王,得其雌者可称霸。”童子听闻此言,化为野鸡振翅飞去。雌雉停留于陈仓山北坡,化为石鸡。猎户惊叹不已,急报文公,文公遂在陈仓山立陈宝祠。又传说终南山有一株巨大梓树,文公欲伐之为宫殿建材,谁知刀斧难损其分毫。一夜风雨交加,伐树之事只得作罢。一名旅人夜宿山下,耳闻鬼魂向树祝庆,树神亦有所应答,其中一鬼提议:“若秦人披发缠树,以朱丝围绕,树又该如何应对?”树神沉默,未作回应。翌日,旅人将此事告知文公,文公依言而行,再次伐树,树随锯而断,从中跃出一头青牛,疾奔入雍水。自此,附近百姓时常看见青牛自水中显现。文公闻讯,派人骑马追击,青牛力大无穷,撞倒骑士,却因畏惧骑士披散的头发,再也不敢现世。文公因此创制了髦头,并在军中设立怒特祠,以祭祀梓树之神。

与此同时,鲁惠公闻秦国有僭越之举,擅自祭祀天帝,亦遣太宰前往周室,请求恢复鲁国使用郊禘之礼,却遭平王拒绝。惠公辩驳道:“我祖周公对王室有大功勋,礼乐制度皆由我祖创立,子孙沿用有何不可?何况天子无法阻止秦国僭越,又怎能够禁止鲁国?”遂自行举行郊禘之礼,仪式规格比肩王室。对此,平王虽知情,却不敢过问。

自此,在这乱世之中,王室荣光日渐消磨,诸侯各持己见,恣意扩张,彼此征战不休,天下陷入动荡不安。史官哀叹:

“古来王侯有序,未闻侯国敢亵渎天地。

一朝秦鲁开了先例,各国竞相篡夺主权,乱世自此展开。”

郑国世子掘突接过大旗,登基为郑武公,借周室动乱之际,一举并吞东虢、郐两地,迁都于郐,易名新郑,以荥阳为京城,设关隘于制邑,郑国由此崭露头角,与卫武公并驾齐驱,共同执掌周朝朝政。平王十三载,卫武公寿终正寝,郑武公独揽周政,因其荥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