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十四章 自古以来王朝兴衰的源头之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自古以来王朝兴衰的源头之一(1 / 2)

一顿宾主尽欢的午餐过后,三人缓缓起身,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正堂。

朱高煜重新换上了一壶茶,给二人各自倒上了一杯,这才坐在自己位子上。

他很清楚,上午初来之时,只是彼此之间的试探。

中午这顿饭,算是双方之间心照不宣的拉近关系。

可到了此刻,就得谈点真正的干货了。

朱元璋抿了口茶,看着对面那云淡风轻,半点不着急的大孙子,心中暗暗赞了一声。

至少这不急不忙、不动如山的作派,比起允炆强了何止一酬啊!

但,此时明显不是感叹的时候。

朱元璋可还没忘记朱高煜上午的那番惊人之语,他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加好奇。

尤其是饭前,朱高煜信誓旦旦的说,大明国祚最多三百年,这话可谓是石破天惊。

老朱也不墨迹,坐稳之后忙问道:

“朱小哥,不知你饭前所说的大明国祚短则二百,长也不过三百年,究竟有何依据?”

“老夫刚刚吃饭之时,也曾想过,可始终没个头绪!”

“如今,酒足饭饱,不知朱小哥能否替老夫解惑啊!”

朱棣此刻则跟条咸鱼似的,斜摊在椅子上,

眼睛半咪,看似捧着茶杯有一口没一口的抿着。

可实际上,整个耳朵却是竖了起来,力求不放过之言半语,因为他也十分好奇这个,想听听自家儿子的高见。

朱高煜喝了口茶水,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在下之所以说大明国祚不长,自然是有依据!”

“历数过往朝代,霸秦强汉、盛唐富宋,最终都走向了没落。”

“但归根结底,还是税赋、吏治、文化、军伍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再加上频繁的天灾,最终导致的。”

“大明如今看似终结了元末乱世,百废待兴一切欣欣向荣,可实际上,问题还是挺多的。”

“但许多问题,都不是一两句话都能说清楚的,甚至有些问题错综复杂到连皇帝都不能轻易下手。”

朱高煜这话一出,朱元璋本能的挺直了腰杆。

他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大问题,居然连皇帝都能感觉到棘手的?

他倒不是否认这种问题存在。

可这种问题,会是这等不及弱冠的孩子能看到、发现的?

朱高煜自然看到对面张老爷子的表现了,可他却一点都不在意。

今天要不弄点干货出来

,怎么能让对方自家大船不是贼船、沉船?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这船长的能力的!

而眼下,他这位船长就得在未来船员面前,展现一下能力了。

又喝了口茶,整理了一下思绪后,朱高煜才缓缓的续上了之前的谈话。

“其他方面,咱们今日里先不展开说,咱们说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文化!”

“或者,换个说法,叫思想!”

“历朝历代都在尽力控制,每一任雄心壮志的帝王,都想把这天下的主流思想把控在手中。”

“可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任他皇帝多么厉害,青史留名开创盛世,但在这个问题上,却罕有胜绩!”

“始皇时期,法家熠熠生辉从而焚书坑儒。”

“大汉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空前繁荣。”

“那隋炀帝固然横征暴敛葬送了大隋的大好江山,可那科举制度,却是千年难得的善政!”

“从九品中正制再到如今科场的八股,诸多帝王呕心沥血琢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措施。”

“但最终的结果呢?”

朱高煜说到这里停了片刻,给了对面二人片刻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整理自己思绪的

时间。

“自古以来,读书人于朝廷而言那是又爱又恨。”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汉以来儒家独尊,更枉论一代代兵法大家封狼居胥、攻难克艰。”

“历代读书人在不同时代都画下了浓厚的篇章。”

“帝王们,对于这些人,固然想要用、渴望用,却又不敢放肆用!”

“说到底,哪怕到了咱大明,终究还是没能解决这顽疾。”

“文人崛起是必然的,毕竟,这天下终究还是需要一个个断文识字的读书人去打理。”

“但,文人崛起之后,固然大明有好处,甚至这好处肉眼可见,但真就没有坏处了?”

不用对面二人回答,朱高煜自己就笃定的说道。

“有!”

“不但有,而且是比眼下的好处更大的坏处!”

“甚至是国本动摇、祸国殃民的坏处!”

“因为,文人见多识广,与那黔首百姓早已不是一类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