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一举四得(1 / 2)

“是,是我太急躁了,想得不够全面,差点酿成大祸。”骆景煦用欣赏又期待的眼神看着她,“茵丫头,还有啥想法你不妨说出来。”

眼下已经是5月初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东丰县下有6个公社,县里有5所中学,每个公社各1所中学,那么多人怎么安排呢?

工作?不用想,肯定安排不了那么多岗位,要不然后面怎么会出现知青呢。

务农?农村好不容易读书出来的,不撞南墙都不会回去,城里的就更不用想了。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安排回校。

“三叔,我有一个大胆但费钱的想法。”

“费钱。”听到要经费,骆景煦的大脑已经在快速运转了,在衡量县里的财力,经费审批的难度等等。

“丫头,你先说,咱们再看可不可行。”

小爷爷斜眼看了一下正在沉思的儿子,有啥好想的,又不能变出来,倒不如先听听看。

骆爷爷更是豪横地直说出来,“丫头,你说,钱不是问题。”

“现在的家庭,不管城里还是乡下,供孩子读书,最肤浅也是最现实的原因,还不是为了能有份工作,能赚钱。但工作岗位不足,又不甘心回乡干农活,那么多人最好的安排还是回学校。

但是回校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学习技术技能,学一门手艺。这样不仅能把他们安置回校,不用到处游荡;还能学多一门手艺,以后不管工作还是回乡,都有一技傍身,吃喝不愁。”

“可以开设基础技能培训班,不用太深奥,以简单基础为主,培训时间不能太长,3-5个月就足够了,木工,刺绣,机械等等,都可以开设啊。”

邓馥茵是把现代的培训班搬过来,稍作修改。而且为什么是3-5个月,因为到了11月学校基本都会停课了,他们这种培训也不能继续下去。

这一番话醍醐灌顶,三位叔叔都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激动,看着邓馥茵的眼神带着浓浓的欣赏。尤其是骆昱衡,眼睛发光看着邓馥茵的脑瓜子,有种想剖开她脑袋的错觉。

不得不说邓馥茵的想法是真好,他们还真是没想到,只是操作起来有难度,很快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

骆景颢说道:“但老师是个问题,很多老师傅的手艺都不得外传,只收徒弟。”

骆景逸说道:“还有教学试验场地和器材呢?总不能都在教室里说,不动手吧,这样就没意义了。”

骆景煦说道:“整个县里那么多所学校,要都开班,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那这笔费用可谓不少,老师傅,场地这些都需要钱运作啊。”

“三叔,四叔,小叔,几个月时间而已,只能教基础,不传看家本领。当然了,要是有老师傅肯无私奉献,那肯定是更好了。至于动手操作嘛。”

这个还真有点困难,现在的机械都非常珍贵,谁都不愿意拿出来,要是被弄坏了都赔不起。

骆爷爷常年在京市,知道的相对较多,这几年开展的‘职工再教育’,‘扫盲计划’,就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减少文盲。

他看过两个孙子整理出来的历史资料,很清楚后面的情况,一个字乱,但是谁说乱就不能有所为,乱中也能求稳定,求进步。

在县里开展这活动,对他来说不是难事,钱和人脉他都有。

这事儿要是办成了,不仅能稳定学生,多学一门手艺;此时能以此为由捐一笔钱财,可以给骆家在接下来的变局中多一份保障;能给他侄子骆景煦添一笔政绩;最主要的还是骆家的使命。可谓是一举四得。

“做,这件事务必做。”

多年兄弟,大哥如此坚定,小爷爷知道其中必有缘由,“既然大哥说做,那咱就做。”

“爹,大伯,可是,,,”

骆爷爷抬手打断骆景煦的话,随后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骆景煦听后也不担忧和犹豫了,有大伯撑着,这件事就八九不离十。

“这次是以安顿学生,培训为主,还可以试验为次,要教学成果是有用的,那以后也可以继续办。摸石头过河,走着走着总有路可走。”

有了骆家两位大长辈的支持,大家展开了激烈讨论。

初步讨论出来的方案是:

面向对象:自愿为原则,高二,和初中毕业但不打算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参加这次培训;而其他学生,则可免费回校,提前学习后面的课程。

培训班暂设:木工班,绣花班,染布班,简易机械班,泥瓦搭建班,土地堆肥班,护理班。

授课内容:以基础为本,部分班级还能有实地参观上手的机会,具体情况以实际安排为准。

授课时间:3-5个月,以每个班实际授课时间为准。

开学地点:各所中学,若班级人数较少的,则就近公社合拼一起。

教学师傅:则从学校老师,对应行业工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