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逍遥小神捕> 第1043章:王忠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3章:王忠和(1 / 2)

李天顺把安南都护府改名为安南市,交给蔡朝阳代为管理,然后率军马继续北上,

目的是迅速攻取浔州、益州、荣州、柳州这些城市。

一来这些城市都隶属于安南都护府管辖,为了抵御自己的进攻,刘守坎已经将这些城里的兵大部调到了安南都护府,所以这些城镇兵力空虚,正好借机夺取。

二来只要拿下这些城市,就会将广州城以南地区连成一片,占领整个岭南道大部,届时在全力攻打广州府。

虽说知道这些城镇目前兵力空虚,不过秉着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李天顺还是在行军上做足了准备。

不同于上辈子的现代化行军,有各种先进的运输工具,汽车、火车、飞机,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古代行军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因为缺少马匹,李天顺的军队中除了辎重与骑兵外,其他士兵全部靠步行,还要考虑路线侦查、后勤联络或遇到敌袭时如何应对等诸多问题。

为了起到隐蔽行军和突袭的效果,这支军队往往还要选择无人的小道、险道。

在赵武平、杨政、赵迈这些将领的口中,这种道被称为间道。

在这种道路上行军,即使李天顺的军队武器装备精良,也容也很容易受攻击。

故此在通过狭长窄小的峡谷时,李天顺只能多派侦察兵探路,派出精锐的小股部队前出,对周围的高地、树林、草丛等能藏人的地方一一排查,以排除隐患。

同时还要派出部队守在出入口,防止大军进入这种道路时被截断后路和前路。

好在对这些事不用李天顺多操心,有赵武平、杨政、赵麦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将领相助。

他们在战前战略制定、行军规划、后勤粮草补给以及行军防护、战斗战术等方面都安排的非常好。

一路上虽然遇到了些小股官兵的侵扰,但总的来说都是有惊无险。

李天顺在这些天的行军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岭南道的道路真是难走。

可以说是没有一条像样的官路,军队每日最多也就走五六十里,有时甚至只能走二三十里。

不过这也让李天顺萌生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不管什么事都有利弊,如果自己攻占了整个岭南道,只要在主要交通隘口设置兵马,朝廷的军马就很难进来。

经过几日的急行军,李天顺率军到达了他们要攻占的第一座城池浔州。

浔州位于整个岭南道的中间,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李天顺看到这座城不大,城墙却建得无比雄伟,其高大程度并不比安南都护府小。

四门紧闭,城墙上插满旗子,却不见官军的人影,似乎隐藏着无数伏兵。

恰好徐清泉的商号在徐州城没有分号,故此没有细作提供的情报。

为了稳妥起见,李天顺命令不要轻易进攻,先安顿下来,待探马探得虚实后再制定进攻方案。

负责指挥的赵武平不敢懈怠,立刻命人在城外安营扎寨,埋锅做饭,让将士们先吃饱喝足。

饭后,就在李天顺听取赵武平众将准备如何攻取城时,有军士突然禀报道:“有一队人马从城里面出来了。”

“是敌袭吗?”李天顺问。

“不是。”军士回道:“他们说是来投降的。”

“嗯?”李天顺一愣,带着众将出营查看。

就见一名身穿六品官服的文官,带着一众大小官吏站在营门在外,他们身上既无兵器,身后也没有军队。

在看到李天顺众人出来后,这名身穿六品官服的官吏立刻跪倒在地,双手举着一个黑漆木盒高声道()

“在下浔州县令王忠和,愿献城于李大帅,这是在下的官印请收下。”

看着这个三十多岁的县令,李天顺道:“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要降我,难道你就不怕朝廷追责吗?”

王忠和没有急着回话,而是从怀里取出一本小册子。

李天顺一看,正是自己刊印发行的大同天下思想集。

就见王忠和道:“回禀李大帅,我原是江南西道的一名五品参军,因不愿贿赂上峰,上峰便向天后参了我一本,说我贪污军饷,将我贬职至此地。

小人自从看了大帅的这本册子后,对大帅清君侧之举深感赞同,为让百姓避刀兵之祸,也为了您提到的大同世界,小人愿誓死追随大帅。”

李天顺眉头微微一皱,对这个王忠和说的话将信将疑。

毕竟这是在战时,要防止对方诈降。

王忠和似乎看出了李天顺的心思,说道:“城中尚有军士五百,民团两千,小人已经让他们在城中列队。

如果大帅信得过,还请让他们出城,小人会让他们交出兵器投降。”

李天顺闻言并没有说话,给了身边的赵武平一个眼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