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04章 驴车天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4章 驴车天子(2 / 3)

对当时的赵二来说,如果想要用兵几乎就只有一个选择:北汉。

五代十国当中,北汉一直牢牢把守着太原,并和辽国达成了攻守同盟关系。

从柴荣起,如果率军北上就需要面对北汉经营日久的坚城,而如果不能短时间攻下的话就需要面对辽国援军的夹击。

就连被赞军事天才的柴荣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赵大968年进攻北汉亦无功而返,猝死的当年其实也打算再打一次北汉来着,结果禁军还没调到太原呢,自己人先噶了,于是最终只能再次撤军。

于是赵二上位之后将内部初步理顺之后,便开始磨刀霍霍向北汉,打算一战壮声威,为此也堪称是苦心孤诣的谋划。

为了化解北汉与辽国之间的盟友关系,赵二一改赵大时的做派,主动派出使者对辽国示好,并频频赠送礼物表示善意。

这种行为很快便取得了辽景宗的信任,这位辽帝性情温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对宋缓和派。

在这种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况下,辽宋双方也一改赵大活着时候的紧张态势,开始通贸易市有无。

这样的情况下,赵二开始了外交攻势,正式亲征北伐前,六次遣派使者去辽国赠送礼物示好并宣扬两国友好,但同时又派出小股部队攻击北汉,迫使北汉向辽求援。

这种计策咱们现代人并不陌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狼来了”的故事。

面对北汉的次次求救,辽国星夜驰援之后发现就屁大点儿事儿,双方的关系也愈发恶劣,辽国对宋朝的虚弱也愈发深信不疑。

等到979年打算正式北伐的时候,赵光义还大喇喇的遣使通告辽国:我要打北汉了哟。

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情况下,即便是辽景宗这样的老好人也毛了,决心要给这不安分的小老弟一点颜色看看。

虽然决意再次出兵救援,但辽国上下对宋朝的虚弱皆深信不疑,领兵的冀王耶律敌烈甚至脱离后军在宋军面前公然渡河,简直将看不起写到了脸上。

在此防守的宋军在名将郭进的带领下毫不犹豫半渡而击,大捷。

史载辽国阵亡五员大将,被阵斩万余人。

而且根据《宋史》来看,郭进率领的还是一支偏师,是以少胜多获得的大捷,是宋朝少有的名将。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郭进在后周为将时曾任淄州刺史,在地方上政绩斐然,当地百姓为其立碑颂德以不忘其恩,算是能文能武的名将。

可惜在宋朝这类将领的结局往往都不太美好,还没等战事结束郭进就已经死亡,对其死因宋朝的记载甚至给不出一个统一的口径。

有说他因功被妒,田钦祚诬其谋反含冤自杀,也有说田钦祚得了赵二的暗中指使,趁郭进熟睡买通了亲兵将其暗杀。

但总之,郭进的大胜彻底击退了辽国的援军,赵光义御驾亲征猛攻太原最终得手,北汉就此灭亡。

如果事情到这里戛然而止,那么这个剧本对赵二来说就还算完美。

但可惜,赵二此前的频频示弱使辽国误判了宋朝,轻敌导致大败。

郭进偏师大胜的战绩也同样使赵二志得意满,既不休息也不赏赐,直接下令要捎带着把辽国打了。

对赵光义来说,如果能在一战之内既灭北汉又复燕云十六州,那么他在宋朝的声威将会达到顶峰,那些在背后嚼他舌根的人会自发对他大唱赞歌,兄长之死挂在脑袋上的乌云也将烟消云散。

骑马向北的那一刻他恐怕也有想到唐朝的那位虽行事令人不齿,但却因文治武功扭转风评的皇帝…

979年六月,宋军兵围幽州城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但幽州城内的守军与城外辽军策应,守城十分坚决,双方进入拉锯态势。

面对这种情况,辽景宗用人不疑,命耶律休哥领兵十万,最精锐的五院军皆归其一人统帅,奔赴前线与宋军决战。

最终宋军外有三面遇敌人,内有“谋立德昭”的诡异事件,最终不出预料的大败。

此战宋史记载“败绩。甲申,班师”,赵大辛苦积攒的家底至此败了个精光。

此战之后辽国骑兵开始频频南下劫掠,宋朝一统天下的期望也彻底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梦幻泡影。

大胜的辽国对此战的记载就十分清楚了,比如辽景宗的本纪当中记载:

“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耶律休哥的列传当中也有记载呼应:

“宋主遁去,休哥以创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不及而还。”

此事今朝亦有诗赞曰:

丧师幽云股中箭,驴车一架载君还。

殿中的赵光义早已经臊的无地自容。

赵匡只能说毫不意外,毕竟自己弟弟嘛,自己还能不清楚了?

只是想到这些将士皆是自己和曾经的义社兄弟亲手所练,结果最终葬身幽州城下,心里便止不住的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