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16章 太上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太上皇(2 / 3)

r> 李唐皇室的传统不能丢,因此李亨当即就决定:干老爹!

次日到了马嵬坡之后,李亨派心腹李辅国去拉拢大将军陈玄礼对付杨国忠,在玄宗的默许下,兵变开始。

杨国忠父子被乱刀砍死,杨玉环被逼自缢身死。

杀杨国忠是为了诛贼,逼死杨玉环一方面是为了服众,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玄宗上眼药。

在李亨的设想中下一步应该就是逼自己老爹退位了。

但陈玄礼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打乱了李亨的部署。

事实上陈玄礼少时就追随李隆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陈玄礼就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如果不是玄宗的默许,李亨是不可能指挥得动陈玄礼的。

父子兵戎相见似乎是李唐的保留戏码,双方都心怀顾忌,最终只能分道扬镳。

玄宗在陈玄礼的保护下去往成都,李亨则在自己亲兵的护送下一路西行,最终在灵武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沉默与静寂是现在甘露殿的主旋律。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对诸葛武侯,对李隆基李亨来说,都相隔数百上千年。

但对他们甘露殿一干人等,不过才过去四年而已。

其他人不过屏息凝神,等待陛下反应来判断如何行事。

而魏征已经脸色发白,身形都有点摇摇欲坠,脸上都有汗水在淌下来了。

虽然身处甘露殿,但魏征比任何人都清楚记得自己的历任仕主。

不过摇摇晃晃的身形很快便被一双充满力量的手扶住。

“爱卿这镜子,朕还欲用上二十年呢,体虚至此可不能行。”

魏征回头望去,便看到了面色平静的大唐皇帝。

李世民言语轻缓,让魏征悬起来的心落回了肚子里。

拍了拍魏征的肩膀,李世民面色微微严肃,最终也不过一声轻叹:

“终究祸遗后世矣。”

唐朝皇室的传统,李家的保留戏码,等等描述让李世民心中再无一丝侥幸。

杜如晦轻声安慰道:

“大家,现在补之,尚犹不晚。”

当然不晚,李世民心中再明白不过,这也是数日前邀皇子皇女们一起过除岁的原因所在。

但作为玄武门的主导者,李世民又再清楚不过,争权当中并没有温情脉脉的余地。

唯一能庆幸的也就是皇子治如今不过两岁。

这样算来即使这位“高宗皇帝”要耍点什么手段,至少也要等上十几年。

而十几年,或许足够自己找寻出来一个万全……不,可行之法。

不过另一方面,李世民则也确认了这玄宗年轻时似乎确实不简单。

少时即参与政变,而且后来这太平公主政变夺位失败,说不得也是败于玄宗。

如此手腕,晚年为何独宠安禄山?

李世民想不明白。

最终,则是随口吟出了现在才明白其中意思的诗句: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至少,能收复长安……”李世民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

“这李唐皇室……”

刘备犹豫了一下措辞:

“武德竟也如此充沛?”

孔明则是记起来此前光幕聊到贞观上将时,说到的这李世民的心病。

“弑兄杀弟啊……”

孔明倒是想得很明白。

就如曹氏效王莽,司马氏又效仿曹氏。

这二凤陛下开此先河,并铸盛世之始而无太多指摘。

对其后代并非嫡长子的来说,效先帝旧事,亦是一条登基之路。

只不过这条路注定会充满血腥罢了。

随即孔明心中暗忖:一帝一政变?

毕竟参考吕后,那女帝登基和退位若是没有政变相随,孔明打死不信。

因为也愈发好奇:

这李唐政变频繁,怎地前期国力还能如此强盛?

对李唐皇室的家事儿,众人也不好太过指摘。

毕竟估计一起观看的正主那边说不定怎么头疼呢,因此注意力还是集中回安史之乱上。

“这安禄山是不是快死了?”

“那郭子仪估计这下尴尬咯,到底要先听谁的?”

“这长安应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