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02章 各方安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各方安排(2 / 3)

中与荆襄。

汉中易守难攻,荆襄地势开阔。

关中民生凋敝,若进汉中甚至还需从河南调粮草。

荆襄地连许都,若挺兵而进可说基本无后勤之忧。

因此不管最终会打成什么样子,第一场正面战斗必然是要在荆襄展开的。

孔明专注听着徐庶侃侃而谈,最终击节赞叹:

“元直辨析军势尤胜当初,堪称洞若观火。”

徐庶笑笑浑不在意道:

“故而,等见识完光幕之后,我便要速归荆州了。”

“元直怎么来了便要走?”

刘备急匆匆进来,一进入府衙便听到了徐庶的话,当即大惊。

徐庶宽慰道:

“欲图主公大计,岂能偏安?”

“然无论益州还是汉中关中,庶都不明地理。”

“唯熟荆州,且如今江陵商贸繁华,公安工学兴盛,庶愿为主公拒敌于江陵之外。”

刘备沉默,这个道理当然明白,但心中依然不舍。

看气氛略有沉闷,徐庶眨了眨眼睛促狭问道:

“不知何日能吃上主公喜酒?”

“还是孔明说我才知道,竟错过主公与孙夫人喜酒,憾矣!”

刘备哭笑不得,不过也暂时冲淡了刚刚升起的离愁。

对此孔明倒是心底明白,等成都走上正轨之后还要对南中亮出刀刃,汉中悬而未决也离不开人。

而荆州,他本来的打算是让法孝直独控汉中,让更熟悉荆州的士元回去帮衬云长。

但既然元直回来,那倒是免去了士元奔波之苦。

闲话少叙之后,徐庶则是忽然记起来一件主公甚为纠结的事情。

“主公极为挂心的那个陆逊,应是江东陆家的陆议。”

刘备顿时瞪大了眼睛:“根本没有陆逊这个人?”

虽然早有猜测,但刘备不明白徐庶是如何断定的,抛出了此前的疑问:

“江东大姓,既不避讳又不避祸,为何改名?”

“赐名。”

徐庶吐出了两个字:

“臣在许都听闻,程立梦登太山,捧日,曹贼遂加日於立上,故而改名。”

刘备顿时懊悔的拍拍脑袋,得势时间太短,再加上以前的游侠经历,导致牵涉到改名,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避祸。

而如今看来,逊字有孙,确实更像是一种荣宠。

看刘备的模样,徐庶宽慰道:

“如今鲁肃未逝,吕蒙尚宠,何来陆议立足之地?”

懊悔过后,刘备反倒发现自己纠结于此的心思反倒是出奇的淡了。

苟苟世家之辈,有何惧哉?

如今帐下卧龙凤雏齐聚,元直孝直俱在。

刘备甚至还挺想与这些汲取大汉帝国鲜血崛起的世家好好碰一碰。

光幕所警世家门阀之祸,一刻也不敢忘。

与其遗祸数百年,不如由将其亲手扫灭!

府衙正厅闲聊过后,刘备便兴冲冲领着徐庶,要去给他挑一个在成都的住处。

而且看样子明显要彻夜长谈了。

孔明倒也理解,毕竟对于主公来说,元直的回归意义重大。

孔明则是径自去寻张神医。

……

李世民本来是打算要直接宣召孙思邈的。

但想想后世关于阎立本的碎言碎语,虽然委屈,但至少而已说明了一件事。

唐朝这些个因技传世的人,名声上未必就比他李世民要差了。

既如此大唐国主心态也放得开:

无论是画是诗是文是医,这些的兴盛都需要一个盛世来作为底子。

既如此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太医署走起。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见观音婢召入宫的那个姓武的女稚童。

一想到如今方才五岁,未来却是自己的妃子,大唐皇帝便隐隐约约感觉不太对,而且头痛。

于是,贞观改元后头一遭,大唐皇帝亲临太医署。

这可以说是一件相当令人新奇的事儿,毕竟是个人都知道如今的圣上不过三十岁,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

基本可以说,他们能医的疾病,陛下几乎不会得。

而陛下身上的痼疾,他们也医治不了。

再加上慑于玄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