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女生耽美>乡镇税所> 乡下税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乡下税收(1 / 4)

会后,人人忙碌起来。

王志山闲街天去了乡下。

管片的左营村公所与老城相邻。张兴福听说王志山新任专管员的第一天,要独自一人到管片,记着他上次街头收税挨打,小心有加。他担心地将王志山叫到跟前,检查过他的风纪扣,叮嘱他带上警棍,顶上大盖帽,看他骑上单车,去了左营的各个村寨。

村寨里,王志山全副武装。他一人骑着单车,凭着记忆,走去了一家家纳税户。

春日的阳光到了正午时分,露出了火辣的本性。王志山全身有了温度,被一身春秋装制服捂得上下直冒热气。

左营村一户小卖部前,王志山上前敲了敲窗户,一个小孩探出了头,怯生生地大了胆,看到头顶大盖帽的王志山,怔怔地盯了一眼大盖帽上的国徽,一扭头,跑进家,大声叫着母亲:

“妈,警察!警察来了。”

小卖部主人是一位三、四十岁的女主人。听到孩子的叫声,走了出声。看到眼前的王志山,她惊喜地叫出声来:

“原来是你,小王!”

王志山抬起头,停下记录的笔,这才看清小卖部的女主人笑盈盈地看向自己,一脸亲和。不用费劲,他认出来了,眼前的女主人是街头摆百货摊点的袁翠芬!袁翠芬逢街天进城卖花布、百货,每个街天都会上街摆摊,与上街收税的王志山打上了交道。袁翠芬性格温和,脸颊多了一对酒窝,一笑起来很是灿烂,与她卖的花布一样招人喜欢;一见到她,张八一明里暗里叫她“花布美人”,不时与她开搭讪,相处融洽。双方街头见面,会开玩笑、说笑话,拉家常。在袁翠芬眼中,王志山不穿制服,每天跟在张八一身后,是那种临时工身份的助征员。今日一见,王志山一身制服,袁翠芬这才知道自己看花了眼:王志山是正式工!

熟人相见,分外亲切。袁翠芬向王志山介绍,小卖部是她娘家的,她闲天守小卖部,照看年幼的孩子,好让年迈的父母下地劳动。介绍过情况,袁翠芬请王志山到家里喝口水再走不迟。王志山记挂着当天的巡察任务,谢过袁庆芬,去了下一家。

当天,王志山花了一天时间,独自一人,将左营村公所的大小村寨,跑了个遍。

最远的独山村公所,地处偏僻,对于王志山而言很是陌生。为了完成巡察,王志山找了搭档王兴正一同前往。

一路上王兴正为王志山打抱不平。他说年终的总结会,评选先进时,老同志们该把荣誉让给你们年青人,好让你们有个盼头;你王志山今年没有评上,一定有兴福的其他考虑。只是你要莫气馁,干好自己的本职。至于奖励,跟胡子上的饭一样,吃不饱人的。

王志山为张兴福“得票多者当选”的评选心服口服,没有把落选放在心上。他一心想着熟悉陌生的独山村,小心地避让着脚下的石子山路,拼了力气,往前蹬车。

两人的单车上了面对小镇的坡头。上了坡,两人气喘难捺,停下来,稍事休息。远方的下海湖尽收眼底,碧玉一般,美不胜收;丝丝凉风掠过耳际,带走了上坡的燥热难耐。

凉透了汗,两人继续赶路。

又是一个长下坡。

长坡背向小镇,面朝下海湖边插去。

车到坡底处,一拐弯,拐进了湖边的一个村子。

村子的正午安安静静。除了冷不丁的几声狗叫声外,很少有人。

王兴正走在前头,带着王志山七拐八绕,来到一户人家前。前方是一个小卖部,算是两人巡查收税的首站。小卖部不显眼,多了一个不大的窗口。窗口一米见方,上方歪歪斜斜写着“小卖部”三个字,年久斑驳,只有依稀能勉强分辩,是当地人所称的“土杂店”。

打量小卖部,窗口是一方土墙中挖出的一个墙洞。墙洞敞开了口,像是一人张着的嘴。

王志山上前探头,瞄了瞄,不适应里头光线的昏暗,一时看不清有些什么?等到眼睛适应了,看清了,这才发现它五平方米左右大小,正中摆放了一个上年头的木质柜台。柜台横七竖八,散落着饼干、沙糕之类的几包糕点、糖果,副食品。再往里头,它的角落里静静地站着两个咸菜酱缸。咸菜酱缸大大的,肚子上的一张人脸大的红纸,写了“酱油”、“醋”字样,与柜台里散落的副食品,成了土杂店全部家当。

王兴正大声叫着户主的名字“冯小顺”。

听到叫唤,冯小顺出来了。

他请进了两人。

门很大,是用角铁和钢筋焊的一道铁栅门,焊疤没上漆,锈迹斑斑;过了门,一抬头,头顶一片开阔。王志山脚下踩空,收了脚,这才注意门里头是一个低一脚、高一脚的土院子。院子除了前方的小卖部的门头,是一个露天的空场。空场三面无墙,一面环山、一面的一座平房土坯房身后,绕着下海湖水,自然成为一个院落。头顶湖光山色,脚踩土地,分外空旷。环山一面是裸着草枯木黄的陡峭山头,平添几分苍凉。整个院落约有百来个平方米大小,只有地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