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桃之夭夭(1 / 3)

离婚礼越来越近,谭若在驿站待嫁。本来颍州知府张兴提出让谭若在他府中待嫁,张夫人准备婚礼也方便些。杨穆推说时间不长,婉拒了他的好意。

高珊从及笄后就着手准备女儿嫁妆,嫁衣乃重中之重,请了苏州城中最好的裁缝师傅和绣娘,用了最好的绸缎料子。又在自己首饰中挑了一套最好的头面,连同老夫人给的一套,一起给她做了嫁妆。

路途遥远,路上行李不能太多,很多陪嫁物品无法带上,但想着女儿贴身的衣物首饰总归不能少,准备得很齐全,谭若忍冬也觉得都够了。可真到了颍州,才发现还真的不够。

这日,张夫人带着喜娘前来与她商量婚礼事宜。张夫人三十来岁,面相端庄随和,一看就是出身大家的官家夫人。

“姑娘衣服首饰江南时兴,细致精巧,都是极好的。婚礼按照上京的礼仪,只是西北辽阔苍茫,姑娘远道而来,若是能有西北时兴一二更好。”张夫人解释道。

“还请夫人指点。”

“河西礼佛甚重,若夫人嫁衣能披上莲花瓣福禄寿云肩,佩戴八珍如意璎珞项圈,那就最好不过了。只是侯爷与夫人的婚事比较赶,如今无法根据姑娘喜欢定制,只有现成的可挑。”

她让喜娘展示着几幅云肩,上面绣着百子千孙、喜鹊登枝、梅兰菊等各种图案,让她详细挑选。云肩果然美丽,配上大红嫁衣更加光彩夺目,谭若挑了一副浅色的梅兰菊,与红色嫁衣刚好相配。又挑了一副八珍如意璎珞黄金项圈。

喜娘见谭若对张夫人的推荐莫不听从,又推荐了牡丹头几款发式,谭若则坚持她喜欢的元宝髻,头上首饰也一概要求按照自己所想,妆容也要求按照江南淡雅的风格。

喜娘还想劝说几句,张夫人扫了她一眼,止住接下来的话语,“有外头两样就够了,其他都听姑娘的。”喜娘不敢再多言。

事情说得差不多了,越娘给张夫人泡上西湖龙井,一起喝茶。

张夫人乃大家嫡女,阴差阳错嫁给张兴。张兴父母早亡,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他出身普通,却天资聪颖,后来高中进士,却无深厚背景,一步一个脚印到了如今这个位置。

她无公婆需要侍奉,因此跟随丈夫辗转各地赴任。以她的出身,张兴本就是高攀,加上夫妇俩多年相互扶持,感情甚笃,养育二子二女。

“姑娘远道而来,可还适应这边气候,西北干燥,不比江南烟雨。”张夫人问候道。她比谭若年长,又是知府夫人,对谭若却很客气。

谭若见她忙前忙后,感念她的好意,“多谢夫人挂念,已经好多了。倒是劳烦夫人为我之事操劳。”

张夫人见她虽然年纪不大,出身不高,却也落落大方,并无坊间传言的小家子气,对她也刮目相看三分。她欠了欠身,“姑娘折煞我了,侯爷婚事乃河西大事,能为侯爷姑娘做点事,是外子与我之幸。”

越娘让忍冬递上一盘水果,蜜瓜一片一片切好,葡萄一颗一颗摆好,放上小叉方便食用,放在张夫人面前。

张夫人看着这一盘瓜果,用小叉叉起一块蜜瓜,笑道:“江南果然精巧,难怪侯爷对姑娘情有独钟。”

谭若诧异地看向张夫人。

“越娘之前说过,侯爷母亲祖籍江南,与侯爷也是缘分天注定,别人羡也羡不来。”张夫人笑盈盈地解释道。

谭若看了看越娘,问道:“不知河西这边对侯爷婚事怎么看?”

张夫人略一沉吟,揶揄道:“万众瞩目的美男子就要成婚,不知要哭瞎多少姑娘的眼睛。大家开玩笑说颍州城下了好大一场香雨,那都是姑娘们的香泪,城外的颍河水位都要升上三分。”

谭若也有点啼笑皆非,自己抢了大家的偶像,会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

东西都基本整理好了,窗户和箱笼上贴满红艳艳的双喜贴花,房内一片喜庆。

谭若与忍冬正在收拾衣服物件,越娘走了进来。

“我说姑娘,你怎么亲自在收拾东西,你可是明日要出嫁的人啊!”越娘呼道。

谭若放下手中动作,解释道:“没什么,我就是把茶叶和茶杯收拾收拾,你看我这手比前段时间好看多了。”

越娘走上前来,抬起她的手仔细看看,说道:“姑娘这脸和身上皮肤倒算细密,可这手到底还是活做多了些。”

谭若连忙道:“我每天都涂珍珠膏来着。越娘你也别忙活了,反正我就算皮肤吹弹可破,相貌也比不上侯爷。”

越娘无奈地看着她破罐子破摔,本想再劝几句,想想还是算了。“对了,侯爷刚刚回到将军府,明日中午过来迎亲。”

谭若轻轻“嗯”了一声,想到明日他就要亲来迎接自己,心里又是娇羞又是甜蜜。

晚上,屋外银月如盘,夜色如洗,谭若洗好头,正在灯下看书。

这段时间一直忙忙碌碌,明天更是劳累,偷得浮生半日闲,难得有这样安静的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