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9 章(1 / 2)

“讲师?”

楚易惊讶。

能在国子监任教的不是举人就是进士,楚易没想到自己只是个秀才,就能收到国子监祭酒的邀请。

“当然,这不是一份正式的教职,国子监的博士都是由朝廷任命,这是老夫身份国子监祭酒,请您来当助教,负责策论的教授。”

余祭酒补充说道,助教没有官身,他可以自行任命,只需要去官府备案即可。

这对楚易来说自然是好事,而且有了名义上的职位,就算有人想栽赃他,也得考虑考虑付出和收获成不成正比。

余祭酒期待地看着楚易,他被看得瘆得慌,只能弯腰作揖:“那就谢余祭酒给楚某这个机会,楚某必不负您的期望。”

听到肯定的答复,余祭酒满意地摸着胡子,把楚易扶起来。

既然几人都达成目的,两人也该回去了,此次听了楚易一番见解,他们都有很多想法,回去之后还要好好想想才行。

送走两人,楚易回书肆坐下。

他现在心情很好,不仅是得到了祭酒推荐的教职,还因为明日就可以见到李贽了。

这使得之前衙役再来的事情都没太让他烦恼,他收拾收拾准备关门,现在不仅是要编写案例集,还得想想明日带什么书去国子监。

秋日时短,转眼就到了第二日。

楚易将书肆关上,拿着一个包袱就出了门。

国子监在城外鸡鸣寺旁边,离城内三山街有不短的距离,他只能早早出发,免得误了时辰。

昨日祭酒又给他一块腰牌,上次那块已经还给周司业,楚易走到门口,出示腰牌后,就被一人领着去祭酒宅。

国子监的监生们起得都很早,此时都已经聚在讲堂自习,需要祭酒出席的讲课,一月中也只有三四次,平日他都是呆在监内巡视,和处理刻史之事。

楚易来得有些早,祭酒刚去会馔堂吃过饭,见楚易呆在会客厅,笑着冲他拱手:“楚公子久等,不知可用了早膳?”

楚易表示吃过了,他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包袱,里面是他精挑细选出的古籍。

看到余祭酒好奇的眼神,楚易笑了笑,拿起包袱就打开给他看。

“在下不知李员外郎喜好,只好擅自挑了几本古书,请余祭酒帮在下掌掌眼。”

余祭酒翻看,不出所料,里面都是些稀有的古籍,也不知楚易家是从哪里搜罗来的,不仅包罗万象,还都是崭新印刷的,真是神秘啊。

这些书自然是通过金手指复制出的,时间紧迫,楚易没时间找人抄书,幸好之前升级,他可以同时复制出50本书,只是几本,倒不是太大问题。

里面有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兼阳明学反对派的理学拥戴罗顺钦所作的《困知记》,里面收录有阳明先生对《大学》作的短序,还有《王文成公全书》,里面收录的是《大学》的改序,还有阳明先生所作的《传习录》。

《传习录》的名称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类似于论语,是由阳明先生的弟子记述阳明先生与弟子的谈话,第二部分是书信集,第三部分也是谈话,但没经过阳明先生本人审核,难免会有不真实的内容。

阳明先生赞同孔子“述而不作”的做法,甚少留下字书,他也反对后人对圣贤学说的增添解读,这一点尤其针对的是朱熹。

明朝科举参考的都是朱熹所作的《四书章句集注》,可以说这些士子都是将朱熹的言论吸烟刻肺,无论他所说是否是圣人原本的意思,都全盘接收,从不怀疑。

要不怎么李贽会沉迷阳明先生的“心学”,两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一致的。

这几本书都不算太过久远,只是都未大型流通,少数几本也都收藏在阳明先生的弟子手里,因此楚易拿出这几本,正好是余祭酒未见过的。

“宏甫见到这书,一定兴奋极了,老夫真是想赶快看看他那副模样。”余祭酒笑着道,说得话就像个孩子,想看小伙伴的笑话。

也是余祭酒没把楚易当外人,才在他面前露出本性。

两人正说着话,一声爽朗的笑声传了进来。

一位身材高瘦,胡子垂胸的官员走进来,他身板挺直,举步生风,一看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来人正是楚易牵挂在心的刑部员外郎,李贽。

他激动地站起身,不知说什么好,就在一旁看着他和余祭酒寒暄。

李贽转过头看他,问余祭酒:“这位后生是监内学子吗?看着倒是仪表堂堂。”

余祭酒将具体经过告知他,听到这事,他表示小事一桩,等他回去顺道去问一下,不费什么事。

楚易连忙起身,感谢对方帮忙。

然后拿起一旁的几本书,呈给他。

李贽愣了愣,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