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明末之海上雄师> 第两千零四十四章 松锦防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千零四十四章 松锦防线(1 / 2)

朱由检这样部署,让杨嗣昌猛然大惊。

论兵法,杨嗣昌不算精通。

但朱由检 这样安排,显然是乱来。

杨嗣昌赶紧上前劝止:

“皇上,卢象升手中,只有三万兵马,且宣府、大同、山西,都为步兵,机动不便,对阵鞑-子骑兵,根本不占优势。”

“孙传庭远在潼关,短时间内,也根本无能抵达京师,鞑-子马快,不如就近调吴三桂的关宁军入京?”

多尔衮兵分两路,卢象升大都是步兵,能自保已经不错了。

还想进京勤王,简直异想天开。

“皇上,不可啊,吴三桂,要防卫松锦防线,调关宁军入京,万一祖大寿和黄台极串通,事态恐无法预料。”商周柞觉得,祖大寿此前有投敌嫌疑,虽然他后来已经反正,但听说,他和黄台极还有秘密书信往来。

朱由检多次召他入京,祖大寿一直借故不来。

显然是心虚了。

吴三桂和洪承畴坐镇辽东还好,如果将最精锐的辽军调入京城,失去了对祖大寿的挟制。

万一杜度右路军,不去山东,直奔山海关,和黄台吉两面夹击。

大明唯一的一道屏障,山海关就危险了。

“周大人,慎言,祖爱卿对朝廷忠心耿耿,岂会叛朕,不过,松锦防线,极为重要,不可大意,这样,让洪承畴摔辽军一部入山海关,以防不测。”对于祖大寿,朱由检内心也很矛盾。

一方面,他在大凌河之战时,确实被黄台吉诱降了。

虽后来,他带兵亲信逃了回来。

黄台吉却放话,祖将军如果想通了,随时可以回来。

虽然,黄台吉有挑拨之嫌,但对于朱由检来说,祖大寿已有反叛之心,不可在信。

只因他远在锦州,手握重兵。

又是吴三桂的亲舅舅。

朱由检一直拿他没办法。

好次次,商周柞等人建议,朱由检召祖大寿入宫,再趁机将他拿下。

祖大寿却也不傻。

袁崇焕的前车之鉴,早已烙在心里。

当然不会来送死。

一来二去,朱由检也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皇上,臣倒是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听到此处,杨嗣昌想看看,朱由检能不能回心转意。

“杨爱卿,有什么好计策,尽管说来。”让洪承畴带兵入关,只是无奈之举。

对付鞑-子,最合适的是吴三桂手中的关宁铁骑。

但为了防备祖大寿,他只能将这支骑兵,留在山海关外。

杨嗣昌拱着手,道:“皇上何不调唐学志入京,一来可以让他阻挡多尔衮进山东,二来,朝廷和他之间,误会颇深,若是有机会,皇上可召他入宫,问个明白岂不更好。”

在湖广,杨嗣昌心中有愧于唐学志。

加上,今天商周柞等人扇风点火。

他担心一旦朝廷真的和唐学志决裂,对东南造成重大影响。

朝廷的税赋, 三分之二都在江南。

唐学志的为人,他很清楚。

只要他不做,可保东南半壁的安宁。

可一旦将他逼上绝境。

恐怕大明将会多出一个强敌。

商周柞等人却看不透这一点。

他们还以为唐学志是软柿子,任由拿捏。

“皇上,不可啊,一旦召唐学志进京,恐怕后患无穷啊。”宋一鹤上前阻止道。

他是杨嗣昌的人,但此刻他和商周柞穿一条裤子,兵部侍郎的位置,已经坐稳了。

杨嗣昌几次被朱由检点名批评,似乎也不像此前那般器重了。

唐学志在湖广,多次当众羞辱过他。

有仇不报非君子。

宋一鹤得知越国使者前来京城告状时,也是喜出望外。

此前一直找不到唐学志的破绽。

这回,让他逮着机会,还不狠狠的参他一本。

虽然,他知道,无法置唐学志于死地。

但,能给他制造些麻烦,让皇帝不再信任他便好。

“皇上,宋大人的话不无道理,唐学志反心毕露,此前微臣就听闻,他和东江总兵,钟自标串通一气。”

“还有传闻说,钟自标的东江军,本就是唐学志养的私兵,虽东江军已被黄台吉剿灭,但唐学志其心可诛心。”商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