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汉末圣人> 第1110章 博弈(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0章 博弈(一)(1 / 2)

张昭骂曹昂的事,事后众人也未再提。而且因为这场风波,大家对于规劝曹昂之事都有了1丝忌惮,不敢再穷追不舍。

表面上看,这件事似乎就要这么过去,但班英心中却是明白。

随着张昭闹了这1场,只怕幕府和大将军之前那种融洽的关系便要1去不复返了。接下来大将军势必要开始收权了。

果不其然,到了十2月初,曹昂召集众人,宣布了亲军拱卫司改组的消息。

对于改组的理由,也很充分。

之前袁绍偷袭渤海、平原、兖州之事,充分暴露了徐州在情报收集、处理上极大的不足。而且自袁绍与徐州决裂之后,徐州所辖之地,多有动乱发生,也充分说明了对内反间、保卫工作的缺失。

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对外收集情报,对内打击间谍的工作,势必要扩大亲军拱卫司的权利和编制,所以改组势在必行。

对于此事,大家反应也算正常。

毕竟大家对于情报机构的理解还停留在将领向外派遣探子的层面上,至于打击间谍之事,更是很少见。

大家浅薄地以为,所谓的改组不过是增加1些密探人员。

谁也不知道,曹昂放出的乃是1头猛虎。

唯有班英,他与曹昂在1起时间太长了,也极其了解曹昂的性格,所以亲军拱卫府1出,他便明白曹昂的用意。

曹昂这是彻底不信任他们了。

班英整个人都觉得不好。

君主和臣子矛盾的扩大化,必然会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实际上这些年,班英也不得不承认,曹昂是最好的主公,没有之1。

但现在形势的改变使得权利斗争也要发生变化,他作为文官的首领,不可能退缩,可同样他作为曹昂的幕僚长,也不可能带头反抗曹昂。这种局面下,他只怕要夹在其中,两面为难。

忧心忡忡之下,班英决定去见曹昂,希望可以打消曹昂大动干戈的念头。

曹昂正在看奏报,听得班英求见,于是便让许诸将他引进来。

见到班英,曹昂便笑道:“公玉,这两日我1直在考虑兖州大战的封赏之事,这1次要封赏的人着实太多。吏曹报上来的封赏名单我看了,大体上我都没意见,不过封赏标准还是低了些,要再加上两成,要让将士们觉得,国家打了胜仗,他们也能跟着获利。为国而战,也是为他们自己而战。”

班英听了便说道:“主公,我们当时考虑这份封赏确实也有点低,只不过这次封赏的将士着实不少,而府库也确实拿不出太多钱了。”

曹昂听后,也不由得叹道:“这两年年景不好,粮食也欠收,再碰上连番的战争,所有事都挤到1块,你操持着幕府这份家业,着实也不容易。

不过幕府再难,总不能让底下人寒了心,所以这多出来的两成封赏,由广陵侯府出吧。”

幕府缺钱,曹昂本人并不缺钱,哪怕曹昂的开支也同样巨大。

幕府的收入,除了田地、商业进项,很大1块便是战争的缴获,尤其是亲兵营参与的战争,相当1部分都落入曹昂的口袋中。

曹昂麾下亲兵营十2部,在加上拱卫、近卫、帐前3司,无论是官职任免还是军费开支,不走幕府公帐,完全是曹昂养的私兵。

曹昂本人从不奢靡,所以日常花费并不多。侯府巨大的开支,其实大部分都花在养这些人身上。

班英听得曹昂如此安排,心中为之1松,天知道这大半年来,他每天醒来的第1件事便是“搞钱”,小小的铜板快把他给搞疯了。

定下了此事,2人便商量起官吏的升迁,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曹昂便又说道:“这次大战,李历和氏仪2人俱有功,而且2人也不太擅长内政工作,所以我想着升李历为前军师领中参军,氏仪为右军师领中监军。还有刘馥,现在去了幽州,肯定无法再兼顾幕府事,而且他1个从事的身份,亦不便在幽州开展工作,我准备任命他为后军师。公玉以为如何?”

听到曹昂如此安排,班英心中立刻有些紧张起来。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幕府参事,他不知道曹昂意图何在?

不过曹昂的理由也很充分,他甚至无法拒绝。

班英只得问道:“主公之言倒是稳妥,只是前军师不是由荀公达担任吗?”

“荀公达转任幕府参事。豫州这边毕竟各家实力强大,没有1个领头人物,总是说不过去。不用荀公达,总不能用荀文若吧。”

又是1个让班英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其他空位由谁来补充。”

“你觉得满宠、孙卲2人如何?兖州刚定,正是不安的时候,用满伯宁也能让兖州上下安心,而青州作为与冀州大战的重要战场,也得安稳,算来算去,孙卲最合适。”

还是让班英无法拒绝的理由。

可是曹昂用的这3个人,班英却看得很清楚。荀攸是个滑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