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风寒>历史军事>三少爷的烽火年代> 第三十章 粮食粮食(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 粮食粮食(一)(1 / 2)

上峰没有给具体任务,赵小凡就继续全身心的履行他的会长职责。他根据情况改组了维持会,原有的七个维持会委员,朱大彪死了,赵小凡提议增补了丁香进维持会。维持会是小镇的决策机构,实际上就是赵小凡的一言堂,竹下谨守着冈本的命令,每次开会都是做点头翁,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维持会的办事机构也进行了改组,按照职能分成几个部门,赵小凡动员在小镇建设中表现出色的办事员留下来,进入各部门任职,成了吃公粮的一批人。  抄没朱大彪的土地都清理完毕,以维持会名义跟农民重新签了租地协议,难民开垦的荒地也丈量后签订了租地协议,维持会还从上海请来农业专家,教授农民种植土豆、番薯等作物。学校、公共厕所、义仓等公共设施陆续完成,投入使用,赵小凡选了一名叫刘斌的中年人做了校长,婉秋在学校里教授中文和音乐。小镇和周边几个村子的不少孩子都报名上了学。小镇的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跟国军撇清关系的事情赵小凡也积极的在做。他把保安队中队长的位置让给赵大狗,有根、李友还有几个知道自己底细的老兵陆续被找个借口开革了,换上不了解自己底细的老兵担任。临时招用的那四十个老兵也陆续遣散,大部分都转投到川军团。在朱大彪家暗道密室里隐匿的枪支弹药还有一部分财宝,赵小凡安排分批送给了川军团,剩下的那些古玩和一部分财物,赵小凡交给小毛和有根,让他们两个到上海法租界去,他安排赵小毛开个古玩店,有根开个车行,利用这个身份做掩护,招募流落在上海租界的国军老兵。赵小毛胆子小,知道自己的事情又太多了,留在身边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派出去对两个人都好。经过这么一通安排,小镇上原有的自己的嫡系就只剩下赵大狗一个人了。  转眼到了四月中旬,国军刚在台儿庄打了一场大胜仗,极大的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中日两军还在围绕徐州展开激战。  地里的青苗长势不错,坡地上的土豆也拔出了秧苗。过往小镇的客商日益增多,小镇越来越热闹繁荣。随着建设资金的回流,赵小凡启动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几个施工队在平整小镇南边的一大片土地,那是规划中农场、工厂的建设用地,还有一支施工队开始埋设从JS区到小镇的电缆,用不了两个月,小镇居民就可以用上电灯了。  日军前线战事吃紧,补给线越拉越长,日军大本营给日本占领军下达了就地征集军用物资的命令。日本占领军发行了军票,用于军用物资采购,这种军票没有银行储备作为支撑,想用多少就印多少,根本没有信誉可言,只能在日本占领区流通,这实际上是对占领区居民的一种经济掠夺。军票的推出,造成占领区物资紧张,物价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同时,日军还加强了对各种战略物资的管控,包括粮食、布匹、盐、糖、药品等,这些货物在日占区内部流通,要有占领军当局的批文,严禁这些物资流入国统区。洋桥小镇作为连接上海、苏、浙三地的交通咽喉、货运枢纽,其作用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日军也加强了对石桥的守卫,增派了一个分队的士兵,加大了过往货物检查的力度。赵小凡掌控着保安队,想偷运一些物资过桥还是能办到的,但是他也清楚,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肯定有好多双眼睛在暗中盯着自己,所以也不敢贸然行事。  日本人的封锁政策一推出,隐匿在敌后的各路抗日武装几乎同时陷入了困境。  四明山位于浙江东部,也叫金钟山,横跨宁波、余姚等五个市县,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是个易于藏兵的所在。  以黄大麻子为首的抗日救国军、新四军江南挺进军第四支队、川军团是活跃在四明山的三股最大的武装。由于日军封锁了物资进山的通道,几支武装都陷入困境,其中最困难的是新四军的江南挺进军。川军团由于见机早,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物资,还能应付一段时间;黄大麻子的抗日救国军根本就是打着抗日旗号的土匪,行事无所顾忌,缺粮了就下山抢,抢完地主抢百姓,日子也能勉强过下去;新四军就不行了,本来底子就薄,队伍发展的过快,对百姓不能抢,周边的土豪恶霸也打得差不多了,鬼子一封锁,队伍就开始饿肚子了。  平山村是抗日挺进军四支队司令部的驻地,在村东头一间草房里,正在召开支队干部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破解眼前的难关。参加会议的是支队司令员武宏伟、支队政委梁灵光、副支队长赵西蒙、政治部主任吴畏、后勤科长张翼、政治部干事文青做会议记录。  张翼正在汇报情况:“队伍实际上已经断粮了,打猎、摸鱼、挖野菜,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是三千张嘴根本就喂不饱,现在部队每天只能一顿野菜粥,这样也坚持不了多久。”  政委梁灵光磕着烟袋锅接口说道:“这样下去不行啊,咱们的队伍里新兵太多,大部分是收编的土匪和国民党老兵,吃不了苦,思想也很不稳定,再这样下去队伍就散了。”  “该打的土豪都打了,跟老百姓手里买粮也基本没戏,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也在饿肚子。”吴畏插嘴说道。  赵西蒙说道:“能不能再找找川军团?上次他们主动给咱们送了一批粮食,我听说他们那里不缺粮食。”  “早去过了,不行。当初他们人少粮多,现在川军团也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